为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杭州拟撬动千亿资本精准滴灌人工智能产业。
4月15日,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杭州市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实施方案(2025年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计划到2025年,全市培育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大模型2个,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行业应用大模型25个以上。创建人工智能概念验证中心3家,培育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全市投向人工智能的产业基金组建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主要任务方面,《方案》提出在杭州推动全国模型输出源地、算力成本洼地、数据共享高地、智能应用首发地等“四地”建设,并具体部署支持头部企业多路线攻关大模型前沿技术、深入实施核心技术研发计划等16项重点任务,加速前沿技术原创性策源、城市算力基础性建设、数据要素创造性配置、场景牵引变革性突破。
其中,《方案》提到支持头部企业多路线攻关大模型前沿技术。重点支持模型研发企业开展模型前沿技术的基础性、试错性、颠覆性研究,建立面向前沿探索的要素供给机制和试错成本分担机制,加速关键前沿技术路线从“跟跑”向“竞跑”迈进,构筑引领全球技术进步的战略优势。
《方案》提到超前布局智算集群飞地。面向基础大模型研发训练需求,在国家“东数西算”枢纽节点超前布局“算力飞地”,形成支撑自主大模型研发训练的服务能力。优化本地与飞地园区的高速光网传输网络,降低数据传输成本。
《方案》提到加快推进具身智能行业应用中试。谋划推进国家具身智能行业应用中试基地建设,打造人工智能企业、机器人企业、行业应用企业等多元优势主体共创发展的创新联合体,强化大脑、小脑、本体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测试与验证,推进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标准建设,加速“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软硬件综合集成方案在真实应用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方案》还提到加快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应用。争取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应用中试基地(智能专科医生方向)落户杭州,打造以数字健康人安诊儿为核心的医疗智能体,在病历生成、病历质控、药事管理、患者管理、专病研究等方面开展中试应用。建设睡眠、体重管理、医学美容等名医专家智能体和“杭小育”“中医小安”等服务智能体。
《方案》围绕分担创新成本、培育应用生态、支持企业成长、激活创新要素等四大领域,谋划设计实施算力券和智能券政策、支持核心技术攻关等16条支持政策。
分担创新成本方面,《方案》提出实施算力券和智能券政策。每年设立2.5亿元市级算力券,对采购智能算力服务和模型服务的用户企业,按不超过合同实际发生金额的30%给予补贴。为支持模型研发,《方案》还提出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备案、经权威第三方机构评测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综合绩效良好的基础大模型,对牵头研发单位按训练成本进行财政资金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激活创新要素方面,《方案》提出加强产业基金支持,引导“3+N”杭州产业基金群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产业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组建润苗直投基金,重点支持具备硬科技属性的本地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完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机制。探索建立产业基金容错免责机制,支持政府产业基金和市属国资国有企业加大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投资。设立人才基金人工智能专项,实施风险包容性支持,允许符合条件的人才申报“高风险、非共识”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障机制里面,《方案》强调要营造创新氛围,表示,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营造宽松活跃、服务高效的发展环境。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企业在商事、税务、人才、政策、金融等方面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上一篇:债券收益预测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