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券分析 > 正文

重写艺术与学术相遇范式!昨夜,上海交响乐团走进复旦相辉堂

一场跨越40余年的音乐重逢,让复旦大学的夜晚格外动人。

4月9日晚,复旦大学的老朋友——上海交响乐团来到复旦大学相辉堂,为校友与师生带来专场音乐会,同时也为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第二届科技文化节拉开帷幕。

上海交响乐团复旦专场音乐会暨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第二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  主办方供图

音乐会上演奏的中国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仿佛将观众带回到1980年3月那个春意盎然的夜晚。那时,李德伦大师正是用这首曲子,为复旦学子播下古典音乐的种子。

1980年上交音乐团到复旦大学演出的节目单。 图片来源: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为1879年成立的上海公共乐队,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交响乐团。而复旦大学作为百年学府,在中国教育史上熠熠生辉。双方的合作与交往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

彼时,上海交响乐团多次受邀进入复旦大学校园举办音乐会,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了中国古典音乐在高校的传播与发展。

1980年3月19日,著名中央乐团指挥家李德伦率领上海交响乐团在复旦大学演出,演出曲目就包括9日晚音乐会中的中国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还有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云》《节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以及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那一次演出,吸引了许多当时音乐家的关注。

1980年中央乐团团长,著名指挥家李德伦率团来复旦演出。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校友陈小鹰微信公众号“两栖之鹰”

这一段历史,复旦校史研究者“读史老张”也在《留住复旦的交响乐记忆》一文中记录:

演奏“柴五”前,李德伦说:“交响乐曲的乐章间隙,是不能鼓掌的。”拼命鼓掌的学生们笑了。他摆摆手,“还有,‘柴五’第四乐章中间,有一个突然停顿,大家也不要急着鼓掌呀!”学生们大笑。他跨上指挥台后,忽然又转过身来:“可是,我在苏联指挥演出‘柴五’时,苏联观众也会在第四乐章中间鼓掌……”顿时,礼堂内笑倒一片。(摘自《留住复旦的交响乐记忆》,读史老张,2024年5月12日《新民晚报》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

此后,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响乐团有了更多的交流。1981年,指挥家曹鹏、黄贻钧也多次带领上海交响乐团在复旦校园内进行演出,成为经典的校园记忆。

2014年,正值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三十周年,同年6月29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举行了专场交响音乐会。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新厅刚刚落成,首次亮相机会便给了校友会三十周年大庆。在那场音乐会上演出的德沃夏克《狂欢节》序曲,此次也登上了复旦舞台。

4月9日的专场音乐会演出现场。 主办方供图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响乐团的情感纽带历久弥新。2016年,时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余隆受复旦大学邀请,为在校大学生开设讲座。2019年上海交响乐团迎来140周年,复旦大学参与其举办的“全城交响”活动,以“在浮躁的世界永葆内心的纯静,请用音乐点亮复旦人的精神领地”为初衷,对上海交响乐团发出邀约,让乐声再次浸润校园。

余隆在复旦大学开设讲座的相关报道。  图片来源:《复旦》第1079期 2016年10月12日

从1980年到2025年,《草原英雄小姐妹》在复旦的两次上演,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响乐团的每一次相遇,都在重写艺术与学术的相遇范式。这不仅是一场音乐盛宴,更是两个百年灵魂在历史长河中深情对话、惺惺相惜的生动见证。

当日还举行了复旦大学基金会上海校友会专项基金成立仪式。

复旦大学基金会上海校友会专项基金正式成立。 主办方供图

有话要说...